棕環反應Brown Ring Test

Post

棕環反應(Brown Ring Test)——檢驗硝酸根的經典方法

在化學分析中,檢測溶液中是否含有硝酸根離子(NO₃⁻)是一個常見需求。棕環反應是一種歷史悠久且經典的檢測方法,因其簡單、直觀且具有代表性,至今仍常用於教學示範。

一、理論原理

1. 反應基礎

棕環反應的核心是將硝酸根還原為一氧化氮(NO),再與亞鐵離子(Fe²⁺)形成穩定的亞硝酰配合物 [Fe(H2O)5NO]2+,該配合物呈棕色在兩層液體的交界處出現明顯的環帶。

反應步驟可簡化為:

  1. 濃硫酸提供強酸環境,促進 Fe²⁺ 將 NO₃⁻ 還原為 NO:

    NO3+3Fe2++4H+NO+3Fe3++2H2ONO₃^- + 3Fe^{2+} + 4H^+ \rightarrow NO + 3Fe^{3+} + 2H₂O
  2. 生成的 NO 與 Fe²⁺ 配位,形成棕色的 [Fe(H2O)5NO]2+[Fe(H₂O)₅NO]^{2+}

    [Fe(H2O)6]2++NO[Fe(H2O)5NO]2++H2O

2. 為何會有分層?

棕環反應必須在硫酸層與水溶液層交界處觀察,這是因為:

  • 濃硫酸密度(約 1.84 g/cm³)遠高於水溶液(約 1.0 g/cm³),且黏度高,不易快速混合。

  • 沿試管壁緩慢加入濃硫酸可避免對流攪動,使兩層液體穩定分層。

  • 棕環主要在酸度與濃度梯度交界區形成,分層有助於觀察環帶。


二、實驗操作流程

材料與試劑

  • 0.1 M 硫酸亞鐵(FeSO₄)溶液(新鮮配製以避免氧化成 Fe³⁺)

  • 待測含硝酸根溶液

  • 濃硫酸(H₂SO₄)

  • 試管與滴管

步驟

  1. 在試管中加入約 2 mL 待測溶液。

  2. 加入等體積的 新鮮 FeSO₄ 溶液,輕輕混合。

  3. 使用滴管沿試管壁慢慢加入濃硫酸約 1–2 mL,使其沉於底部,並避免與上層液體劇烈混合。

  4. 在兩層液體的界面觀察是否出現一圈清晰的棕色環帶。

三、結果判斷

  • 陽性反應:界面處出現明顯棕色環,表示樣品中含有硝酸根。

  • 陰性反應:界面無顯著變色,表示樣品中硝酸根含量極低或不存在。

四、注意事項

  1. 干擾因素:亞硝酸根(NO₂⁻)也會產生類似反應,因此需事先去除或氧化掉 NO₂⁻。

  2. 安全操作: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,操作時需佩戴護目鏡與手套,並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。

  3. 試劑新鮮性:FeSO₄ 容易被氧化成 Fe³⁺,應臨用前新鮮配製,以確保靈敏度。

  4. 加酸速度:必須緩慢且沿壁加入,過快會導致混合,棕環不易觀察。

總結
棕環反應是化學分析中檢驗硝酸根的經典方法,結合了氧化還原反應、配位化學以及物理分層原理。不僅能作為實驗檢測工具,也讓學生同時學到反應化學與觀察技巧。